2020-09-27
一般人對於進入養豬場,聞到那刺鼻的味道,會感到恐懼,這樣刺鼻的味道源自於氨氣,透過飼料可以改變氨氣而減少臭味。
奕昌的鄭董驕傲地拿著她們家的產品,表示她們生產的精料添加了氨基酸和納豆菌,降低動物代謝時所產生的臭味,因此讓養豬場的味道不似以前那麼刺鼻難聞了。
除了精料外,奕昌更代理NCG,讓豬隻換肉率提升,並開始走向數位化及多角化經營。更重要的是身為飼料業,每批飼料一定存底半年以上,以示對豬戶負責。上述種種作為,都是讓鄭董與豬農建立強烈連結,也奠定了紮實知能與專業的信賴。
鄭董在學生時期即以榜首之姿進入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後,就致力於畜產業第一線的工作。進入奕昌後擔任行銷經理,她藉由專業知識、現場經驗,以及對飼料市場的遠見下,歷經兩年針對產品設計及行銷的整頓,讓老闆見才惜才,遂任命鄭董擔當大任。
鄭董帶領下的奕昌,主要分為國外飼料添加劑和設備的代理,以及自配戶所需要的精料、預混劑與吸附劑。營運策略與產品規劃的步步精確,為品牌打下紮實的起步基礎,造就了現今奕昌的產品口碑。
此外,奕昌原只是一家貿易公司,內部只有一個技術部門,因為業績成長迅速,鄭董便決定要成立斗六飼料廠及嘉義專門訓練業務人才的公司,三間公司各有不同專業,分別在生產、貿易、業務行銷及人才訓練上,各自發揮並結合運作。
「客戶賺錢,我們才能持續成長。」出於長年對飼料產製的經驗及對市場的遠見,鄭董這樣說。
但近年來飼料業者競爭激烈,大多已朝向垂直或水平整合的多角化經營。藉由這樣的整合來降低產業風險,更鞏固企業優勢,維持競爭門檻。臺灣在歷經口蹄疫的衝擊,隔了20多年終於能再次走進世界市場,然而非洲豬瘟延燒至今,仍成為飼料廠整合的一大隱憂及困境,亦讓鄭董思考是否該有向下發展的必要。
再者,養豬業受到社會固有成見的影響,「既髒又臭,收入也差」的偏見有待時間消弭,鄭董仍在思考如何讓更多年輕人產生認同感,甚至願意投身產業。另奕昌轄下三間公司各據一方,如何透過整合進行溝通交流,讓不同公司之間的管理與文化達到一致,使得三家公司變成一個更有效率的大有機體。
鄭董不斷地沙盤推演,為的是在國際通道打開時,能帶領奕昌走向更大更廣的市場。
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