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農業知識找農識

2020-09-27

「原本荒蕪多年的水梯田,在大家的努力耕耘下,才變成網美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而臺灣還有更多類似的案例亟需改善。」

陳總回憶起創立農識國際的時候笑著這麼說,特別是長期承接農民輔導專案,每每聽見他們的故事,都覺得感動不已。
 

農識國際是陳總集過去創業及工作大成而誕生,陳總剃的這顆光頭、講這麼溜的語,都是為了跟農民距離拉進而做的。在陳總努力下,政府接案、產銷、食安到產業輔導,都能看到農識的身影。

除了生態保育、休閒農業和栽育防蟲,為了延續協助臺灣農業的願景,陳總創立全新網路平臺,結合臺灣農業及生態深度旅遊的服務,讓民眾了解臺灣農業的美好。
 

在創立農識國際前,陳總曾有兩次的創業經驗,雖然都是失敗告終,但這些經驗都能化作養分,讓陳總在創業路上走得更加順利。而進入宏碁的農業資通訊辦公室,成為陳總創立農識國際的重要契機。

因緣際會地承接農委會農業資通訊推動辦公室起,陳總便與農業領域結下不解之緣。陳總運用過去經驗創立臺灣第一個農業生鮮電商平臺——臺灣好農。後來平臺轉賣創投公司,陳總縱然有百般不捨仍尊重公司決定,於是離開一手創立的部門。

「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便會為你開扇窗。」陳總攻讀博士學位後,因為指導教授一句「莫忘初衷」,讓陳總大受啟發。重新盤點職場累積的資源後,在2014年農識國際於焉成立。陳總心中,一直惦記著臺灣農業,不斷思索能往哪個面向繼續發展。
 

「如何幫農民把東西賣出去,另外就是把人帶進農村。我也很期待能讓更多人看到臺灣的美好。」

基於過去專案執行所累積的農業、資訊、行銷推廣、旅遊整合等經驗及產官學資源,提供農業的整合服務一直是陳總的理想。雖然農識國際已有穩固的業務基礎,但內部人員主要以專案數來做約聘。雖然可以減少冗員開發,但欠缺資深員工的經驗傳承,成為公司組織管理的難題;且為了公司成長,就會增加陳總親力親為的比重。

掙扎的過程中,陳總難免會對當初是否出來創業的念頭有所疑慮。不過,陳總一心想將臺灣土地文化帶往國際舞台,決心為臺灣的樂活農業,找出一條發展大道。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