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單單在週末兩天營業,就能達到四萬人次參觀。全世界最具規模的室外花卉市集——建國花市,主要由臺北市農會負責經營。北農蘇總幹事提到,雖然北農位於全臺農地面積比例最低的地區,但他們以一個都會型農會,為臺灣農業做出耀眼的貢獻。
為因應農地日益縮減,以及都會民眾在精神層面日增的需求,自70年代後期,北農即尋求新的農業經營方式,醞釀農業結構性的轉型,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建國花市、陽明山牧場、花博農民市集等,皆是北農轉型後的成果,同時也成為北農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除了農產品銷售、政府標案,以及網路業務收入,北農還有土地建物租金。有著多元的收入優勢,如何透過統籌規劃和運用,創造異於其他縣市農會的價值,成為蘇總每日思考及力行的課題。
北農至今以逾70年,隨著臺北都會化,人口大量增加,從傳統農村型態轉變為工商服務業為主的生活型態。北農開始將傳統生產型農業轉向生活化與生態化的都市休閒農業,發展出獨特的都市農業。
為因應爆炸的業務量,北農於1997年即設置休閒農業部,更結合各區農會推動轉業與轉型,因而各式觀光果園、市民農園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在自然變遷與居民休閒需求的雙重影響下,更加速北農往休閒農業方向擴展。
然而,臺北的休閒農業難敵他縣市,一來地理位置多位於交通不便的山區,二來從農人口老化、規模經濟較小。不過,臺北市農業能快速從生產功能轉型至注重生活體驗與生態關懷的型態,並由點連結到線,並擴散到面,藉此走出休閒農業發展的困境。
本身屬於都會型農會性質的北農,擁有全臺最大的農產拍賣市場,每日供應大臺北及附近縣市700萬人以上使用。儘管北農位處全臺最精華地區,且轉型後的北農發展休閒農業所獲得的效益讓北農擁有多元收入,但北農在實體通路的市場區隔限縮了實體店面能販售的品項,讓他們即使強打安全認證標章也缺乏知名度。在虛擬通路方面,北農成員因對網路行銷不夠熟悉而產生營運停滯不前的結果,這亦讓蘇董憂心不已。
即便如此,蘇董始終認為,在廣大的市場中,北農具金字塔定端市場的發展潛能。打造屬於北農品牌的頂級水果專賣店,雖能發揮更大的土地效益,但說服理監事並非易事,也極富挑戰性。蘇總體認到,透過此LV的殺手級服務,當可彰顯出與其他縣市不同的優勢。因此努力地對內進行異業結盟、對外聯合產銷。
在與鄰近縣市的競合之下,蘇總堅信,能大幅創新北農的價值。
2021-01-27│
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