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六級化產業的築夢家

2021-01-27

手裡拿著種植蕈菇的太空包,自信地介紹著其所使用的材質環保,仍可再循環利用。蕈集團的方董本著「綠色生產、循環經濟」的經營理念,希望能提供消費者無污染優質菇類,同時還能保有最天然的營養素。

除了太空包的改良,不定時的產品檢測與廢料再利用,都不難看出方董珍惜地球資源的社會良心,以及為消費者的愛心。不僅有愛心,方董也擁有對菇市場的敏銳度。因為察覺到蕈菇產業的困境,方董早在多年前便投入品種研發及栽培技術。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蕈集團的菌種生產和種植技術已讓國內廠商難以比肩。

        近年來,方董逐步為蕈集團引進自動化設備,以接軌智慧農業及數位服務體系,致力讓蕈集團成為臺灣農業智慧化與生產力之新典範,提升生產效率及量能,以邁向效率、效能、安全及降低風險的新農業時代。

        蕈集團的前身為大村農場。在1950年代,臺灣雖然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洋菇出口國,但隨著產業結構進入工業化,菇類產業的優勢逐漸被人力與原料更具競爭力的國家取代。方董於1992年便決心將企業定位為菌種供應商,開始投入菇類品種研發、栽培技術。

除了蕈優生物科技農場的技術研發,蕈集團下的魔菇部落休閒農場為方董實現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理念;而方格氏則是將有機蕈菇以食用之外的方式帶入美妝保養的活化價值。在蕈集團下的三個品牌有各自定位,但三者間相輔相成,串連起上中下游的連結,同時也創造卓越的六級化產業。

        經過20多年的努力,蕈集團已擁有十分卓越的研發技術。而為維持蕈集團的優勢,方董認為除了不斷進行菌種收集和保存,找到市場喜愛的菇種以汰舊換新,開發可應用之生物性材料或機能性產品,並且擴大菇類應用的彈性,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的關鍵競爭力。

臺灣近年蕈菇類主要以一條龍式的全包生產,雖有大型農企業能做好分工,但遇到專業性較高的問題時,還是無法達到專業解決的水準。蕈集團從創立初期就致力於菌種的研究、培育與環控栽培,就是為了快速馴化能滿足目標市場的蕈菇產品。但在本國蕈菇產業內需市場已趨飽和,向外拓展勢在必行。不管是在內需或國際市場,蕈集團對於市場定位都需要更加明確。而菇類在銷售經常會面臨惡性競爭,在這情況下要如何與他廠合作,尋找出路也是方董須思索的課題。

在企業經營穩定開始有擴展計畫的同時,購置土地法規、發展經濟規模,甚至是要如何吸引專業人才,也都是蕈集團未來發展農業4.0、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