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20世紀初的臺灣,因為政府的推廣讓家家戶戶種植洋菇,因此在1960年代還有著「洋菇王國」的美譽。雖然生產技術先進,但蕈菇產業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再加上關稅及外交處境的障礙,讓蕈菇產品外銷產生困境。
環控型蕈菇產業如何透過策略聯盟達到創新的經營模式?最新研究指出:蕈菇業的經營策略以專注國內市場及進軍國際兩條路。專注於國內市場的蕈菇業者應以創造強化專業聯盟、鞏固無形資產,及建立降低成本的聯盟為要務;欲進軍國際市場者,則須聚焦於打造降低成本聯盟、建立有形資產、串連專業聯盟,及強化無形資產為關鍵。
蕈菇產業經營策略:專注於國內市場、進軍國際市場
就蕈菇產業而言,當前經營策略以「專注國內市場」及「進軍國際市場」為主。部分業者認為,蕈菇產業應專注在國內市場的經營,像是研發延長蕈菇保存的加工品、強化育種能力、擴大產能跟創造就業機會等;但更多業者認同臺灣的蕈菇產業應進軍國際市場,除了將蕈菇運輸至國外銷售外,也應與國外農戶、廠商進行多元聯盟以經營外國市場。
專注國內市場及進軍國際市場的蕈菇業經營策略差異
國內蕈菇消費市場幾近飽和,加上業者規模有限,因此業者在結盟時較不會過度專注在降低成本上,而是尋求專業互補性高的業者合作。此外,因為同業間的生產條件及產品品質差異不大,業者認為品牌、相關驗證等無形資產較有形資產重要。
欲進軍國外市場的業者需考慮到關稅問題,自然以整合產銷的互惠結盟以降低成本、迴避關稅為首要考量。此外,蕈菇的生產設施、冷鏈物流等有形資產的投資,亦是進軍國際的必要條件。再者,因為各國法規、消費偏好不同,與透過結盟以串連彼此專業以分享市場情報、共造外銷管道。
總體而言,對進軍國際的蕈菇業者,除了需進行關鍵性投資、擁有蕈菇的加工研發實力,同時也需要具備國際行銷量能。其中更需透過策略聯盟,以合資、加盟、整案輸出等方式進行合作;而專注國內市場的蕈菇業者,除了擴大與通路商的議價能力,更需注重栽培技術提升、產官學跨界聯盟,以進行多元化產品研發及銷售。
2020-09-27│
2020-08-10│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