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什麼樣的豬肉最受國人青睞? 四大因素一次報給你知

2022-05-16

1996年的臺灣曾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的豬肉出口國,後因口蹄疫而無法繼續出口,造成市場萎縮。爾後又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開放進口國外豬肉,造成臺灣養豬產業一落千丈。隨著臺灣重新將豬肉出口做為產業發展之際,必得先了解消費者對豬肉的看法。

新進研究顯示:實體設施與價格行銷,和內在與外在品質,都是促進豬肉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其中30歲以上的消費者購買意願較高、學生族群的購買意願偏低;而消費者每月可彈性應用的經費、價格行銷及實體設施行銷則是提升消費者願付價格之三大因素。居住北部、碩博士學位及每月可支配金額達五萬以上之消費者,會願意用更高的經費來購買豬肉。

內外在品質、實體設施和價格行銷是促進豬肉購買意願的主因

研究發現,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不僅會注重豬肉的口感、色澤、新鮮度,同時也會重視豬肉的生產紀錄、檢驗認證及產地來源。同時,若豬肉在明亮、乾淨且美觀的賣場,有專員介紹豬肉的生產透明化、安全衛生,同時又具先進的冷鏈系統,都能有效地增進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北部、高學歷與高收入之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單價來購買豬肉

此外,若要提高消費者對豬肉的願付價格,除了更先進的生產、加工設施與更嚴格的食品安全保證外,也要針對願意負擔高單價豬肉的族群進行推廣,像是居住在北部、有碩博士學位及每月可支配金額較高的消費者就是高單價豬肉的受眾。

過度推廣及強調產品的行銷方案反而會抑制消費者的願付價格

這群位於經濟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更加重視食品的安全,或是他們更在意的是豬肉的特殊品種和特殊部位。因此,對於高單價豬肉採用料理教學、名人代言的推廣行銷;或是以多種豬肉組合、易於儲存為主的產品行銷,對這群經濟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來說,反而會抑制他們的願付價格。

不管是面對國內市場,或是想進居國際市場,業者都應屏棄「只要產品好,便能賣出去」的傳統觀念。持續跟消費者溝通、針對不同消費層,活用並混搭各種行銷組合;同時,政府更應蘿蔔與棍棒兼具地輔導業者並定時改善,才能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美好願景。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