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眼見不為憑!什麼左右您的判斷力?

2023-08-07

 

「資訊流通如此快速,民眾如何判斷資訊真偽?」

現在的資訊來源已不像過往大多是由報章雜誌取得,取而代之的是通訊軟體,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隨時隨地都可以收到最新的資訊。那麼,當我們面對網路上紛飛的訊息時,到底要如何分辨何謂真,何謂假呢?

舉例而言,萊豬到底能不能吃?萊牛可以,為甚麼萊豬不能?科學家講的和網路上熱傳的,好像又不一樣,我們要如何去分辨這些訊息呢?而我們又該相信誰呢?

邁奇有限公司的康仁俊負責人,在過去一年針對傳播效果做了些有趣的研究,他發現,資訊傳播的功效與結果,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是否相信這件事情息息相關。

舉例來說,在某些事情上,我們可能未必相信身邊的人所說的話,但是若網路上許多言論都這麼說,又甚至有專家也公開表示他也這麼認為,你便會去相信,並且可能深信不疑。而這,便是資訊的可信度。「資訊可信度」即是,根據不同的資訊內容,接收者會因而有不一樣的感受與認知,進而去選擇相信,抑或是不相信。

除此之外,康負責人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那便是政治立場也會影響民眾對資訊的可信度,若該資訊與接收者的政治傾向不對盤時,他便有可能完全拒絕該資訊。更甚,接受者可能會反過來認為是,這是另一個政黨釋放出來搗亂視聽的假訊息。

而隨著研究做得越來越深入,康負責人透過問卷調查,又發現兩個資訊傳播過程的特殊現象,那便是「迴聲室效應」與「逆火效應」

「迴聲室效應」是指,訊息在封閉系統內傳播,因為重複交流而被放大,用戶們選擇性地接收自己想相信的觀點,從而忽略其他的訊息,甚至會以為這些就是社會的主流意見。而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是在浴室裡唱歌,在封閉的空間內聲音會變得越大,回音的效果也越好,自己的歌聲環繞於耳,久而久之下,我們便會以為全世界只剩下自己的歌聲一樣。

那麼,何謂「逆火效應」呢?「逆火效應」也被稱作是迴力鏢效應,是激烈的資訊回應方式,經常受到政治立場跟資訊傳播方式所影響。舉例來說,越是習慣與同溫層溝通的人,又或著是回應自己感興趣且重視的話題時,越容易觸發逆火效應。

康負責人也補充地說,不論政治立場如何,「迴聲室效應」與回應資訊的習慣方式都是影響「逆火效應」最主要的因素。

最後,康負責人建議,當我們在接收任何資訊時,不要只接收單一來源所給的資訊,而是應當要閱聽多元來源的資訊,且相信專業人士的觀點與看法,並從中建立起判讀正確資訊的能力。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