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責任編輯:王挺安、黃韋翔
人類社會有營養師,但你可能不知道,動物世界也須要有營養師。
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豬肉來說,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停留在廚餘養豬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豬是一種嬌貴的動物,想讓豬隻長得健康,是必須用盡心思,耗費苦力的。無論在飼料,還是飼育環境的規劃,都有著一套科學化的標準,鄭惠如董事長就是這套科學化標準的制定者。
夏天,豬隻常因高溫而產生熱緊迫、並有減少進食的狀況,因此可以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和電解質,以降低熱緊迫的問題,並加入黑糖水增促豬隻的食慾。一旦天氣轉涼,豬隻食慾大升,為了避免牠們過重,則必須添加纖維質,確保豬隻不會攝取過多的能量和蛋白質。想要讓豬隻有勻稱的體態與健康的身體,就必須持續動態地調整飼料配方。鄭董表示,這些皆非易事,都需要有動物營養師,不時地關注每隻豬隻的健康狀況。
人有高矮胖瘦,豬的品種也不盡相同。臺灣豬最主要以杜洛克(Duroc)、藍瑞斯(Landrace)跟約克夏(Yorkshire)等白肉豬為主,但其實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隻,其飼料規劃的成分和比例都不一樣,需要運用數據和程式才能找出最適合豬隻的飼料配方。
養豬,在臺灣是高獲利的產業,而這些養豬戶或是二代、三代其實都相當願意將科技帶入豬隻的飼育。而營養師或是養豬戶們也不斷朝著提升臺灣豬隻飼養技術做努力,只為讓臺灣豬更上層樓,站上世界的頂端。
2023-08-07│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