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民必須提升農業競爭力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在地農產品。即使臺灣地小人稠,無法與其他大面積國家的農業產量相比,但農產的品質絕對是數一數二。
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自己經營的品牌,也開始思考研發的產品是否需要有商標,或申請智慧財產權?不過,臺灣農業的智慧財產權,卻一直是比較少被提及的話題,今天就讓洪秀峯律師,帶大家來了解臺灣農業,究竟能有什麼智慧財產權能被保護?
過去農業的智慧財產權不被重視,政府多將之視為公共財。一旦有新的技術,便推廣至各個農、漁民身上,卻沒有將良好的技術好好加以管理。以現代管理的觀點來看,這些從事農、林、漁、牧業所累積的智慧結晶,用汗水跟淚水轉化的成果,更應該有相關法律的規定,來加以保障-智慧財產權。
智慧財產權主要分成:品種權、專利權、商標權、營業秘密等四個種類。不管是研發出來的新品種或是新技術,都是可以被智慧財產權所保護的種類。而臺灣農業的智慧財產權,多以「營業秘密」的方式來保障農民。洪律師用口語化的方式,讓大家能簡單理解,滿足營業秘密的條件。這就是,要以秘密性、經濟價值性,及合理保護措施等三要素來組成營業秘密。
違反了智慧財產權,不僅會有民事上的賠償,更會有刑事上的責任。但若農民沒有積極的主張,或積極地使用智慧財產,則無法體現智慧財產權真正的價值。
懂法律、不吃虧,了解法律才能為自己爭取權益!
透過今洪律師天的介紹,讓農民能提升自我意識,以維護自我權益,對臺灣農業的智慧財產權也會更加成熟。
2020-11-24│
2025-01-25│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