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責任編輯:彭思伃、黃韋翔
飢餓三十這個意義不凡的活動,在臺灣年年舉辦,規模小至學校、大至全國。主要為了讓大家體會在我們享福、浪費的同時,全球還有至少8億人正在挨餓。你可能會認為是由於糧食生產不足所致,但你知道嗎?蕭禾秦董事長指出,其實世界上有1/3的糧食沒被食用,每年有千萬噸的作物因市場機制慘遭丟棄。
根據統計,全球高達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不只是吃不完的廚餘,有些甚至在生產端時就已經被棄置。而在工業化國家,糧食浪費帶來的損失總和約6,800億美元,這個金額遠超過Google、Facebook等大企業一年的營收。蕭董認為,糧食浪費帶來的傷害不僅限於經濟層面,對環境來說也是一大浩劫。
畜牧業佔據全球15%的土地,16%的淡水被用來養殖。地球上有40%被用來生產,這也使得生物棲息地受到侵害,森林與物種被迫消失。事實上,在美國的穀物生產有70%被作為飼料。要是能利用剩食來飼養家畜,那麼多出來的糧食就能夠餵飽高達30億人口。
回到臺灣來看,臺灣一年製造210萬頓廚餘,回收率卻不超過10%。平常我們倒廚餘時為了乾淨,一個將「塑膠袋連同食物一同倒入」的小動作,竟能讓廚餘垃圾含量高達40%,最終無法被環境永續利用。簡單的食物浪費,背後牽扯的層面卻相當複雜。
蕭董憂心地指出,當我們以為是因糧食生產不足,才讓世界上的某些人們面臨餓肚子的窘境。其實,只要我們能換一種方式,或許就能讓資源被妥善運用。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投入生產更多的糧食,而是變換我們的思考運作。人類需要即刻採取行動,透過身體力行,讓環境能真正達到永續利用,生生不息。
2020-11-24│
2020-05-14│
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