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8筆搜尋結果,共2頁
說到西螺,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是熱鬧的媽祖廟、西螺大橋,又或是醬油一條街呢?身為西螺媳婦,將軍企業社的林巧珊主任便說到,西螺聞名的不只是水稻與蔬菜和上述的景點,西螺所產的黑豆更是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 大家可能都聽過豆麥醬油(即用黃豆與小麥所釀造),但在1950至1960年代的臺灣,人們最常食用的是黑豆蔭油(黑豆醬油)。要說黑豆蔭油是臺灣最傳統的味道,...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農會供銷部的認知,大多是集中在賣肥料、農藥、農藥製材等等,但其實,供銷部的業務有很多種唷! 來自雲林縣東勢鄉農會的涂峻嘉共同運銷主辦,便與我們分享關於供銷部的大大小小業務。...
一鄉一特產,是指每個鄉鎮都能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具有區隔性手工藝或食品特產的產業。那麼,講到官田,我們一定會聯想到的,便是菱角了。而官田的菱角為什麼會這麼有名呢?就讓臺南市官田區農會的林定億總幹事來告訴你吧!...
當我們走進超市、市場時,常可見到一整排從產地直送的新鮮農產品,從鮮脆可口的蔬菜水果,再到一盒盒細心包裝的肉品雞蛋,讓人每次進入臺灣的超市或菜市場時,就彷彿是走入了精神時光屋,逛著逛著就忘了時間呢! 尤其是近年來民眾食安消費意識的提升,所有農產品都具備了可溯源的機制,以及許多的認證標章。而其中,最多人有疑問的便是,農產品包裝上的「有機認證」和「友善農產品」到...
不管是走進去餐廳享用美食,或是去超商購買蔬菜、水果回家自己料理,大家是否曾想過,口中的飯、手中的蔬菜,是從哪裡來?它們到底安全嗎?最後怎麼加工,才到自己手中後,才能安安心心地享用呢? 雲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高晟桓執行副總就提到,臺灣農業目前主要有食品安全和農業缺工兩大問題。偶爾新聞播出了哪個食品被驗出超標,或是檢驗出有農藥殘留,這些新聞都很容易造成民眾的恐慌...
農業,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農業,看似與我們毫不相關,但其實無論是我們每天會吃到的臺式滷肉飯、美式漢堡,或是身上所穿的衣服、鞋子等,生活上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農業生產與加工的領域。 在現代,我們生活中能擁有如此豐碩的食物,多虧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問世,能更加有效率的栽種出具規模性的農作物;但在此同時,也是因為人類過度濫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反...
信義誠品裡除了滿滿的書香,仔細一聞也能嗅出陣陣濃郁的哈密瓜香。林瑞陽總經理看著自己種植的哈蜜瓜站上臺北大舞台,大幅打開了沒弄先生的品牌之門,內心充斥激動。因為在這之前,他曾自嘲自己是個除了希望以外,樣樣不缺的科技業遊魂。 沒弄先生 哈密瓜...
春冬兩季每逢假日,總是有滿滿的人潮湧入苗栗大湖採草莓,遊客開心地吃著草莓,親子間滿足地一同參與DIY活動。這些景象看在山頂果園董事長范銹龍眼底,滿是欣慰。一連串的草莓產業鏈,孕育並帶動起大湖的商機,也幫助在地草莓業者提供民眾採果樂趣,實現他們心中深層的想望。...
返鄉務農,是指年輕人從都市回到家鄉從事農業。盧傳期總經理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曾經任職房屋仲介的他,因發覺農村人口老化,許下心願能在農業上有一番作為後,便收拾行李離開臺北,定居雲林展開一段「離鄉務農」的職涯。 雲林合作社...
一顆不起眼的地瓜,搖身也能變成時尚的地瓜產品。雲林縣水林鄉是臺農57號黃金地瓜的主要出產地,其產量高達全臺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地瓜盛產,水林鄉農民卻不一定能開心得起來,只因供需失衡的結果會導致地瓜的棄收與農民的血本無歸。 基於心疼農民和愛惜農作物的心,蘇雅琴的父親喚回三兄妹,返鄉共同創立了「阿甘薯叔」的品牌。阿甘薯叔以契作的方式量產,並將甘薯加工成各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