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四年前,洪義發還在科技公司裡擔任爆肝的軟體經理,當時的他沒有想過,自己竟會返回臺東創業。從科技業主管到返鄉成為青農,洪義發的轉變源於父親在傳統噴灌上所面臨的困境。
由於父親獨自經營一片釋迦田,而釋迦的澆灌非常耗時,每次工作便須花費6至8個小時,且每週都要重複2到3次。除了工作時間長,執行效率低,耗費人力與潛在毒害,都成為亟欲改善的問題。而隨著父親逐漸年邁,且天氣逐年炎熱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更顯其嚴重與迫切性。
父親的訴求,恰好正中洪創辦人對有趣事物的渴望,於是他開始利用假日往返於臺東和臺北之間,逐步投入自動噴灌系統的開發與測試。經過一年的摸索與偵錯,洪創辦人與朋友們終於完成自動噴灌系統的雛形,也成功取得了專利。這套系統不僅可以解決傳統噴灌的痛點,更能取代繁重的人工作業,使農作效率大幅提升。
自動澆灌系統不但開啟洪創辦人對智慧農業的想像,更在他心中埋下了返鄉創業的念想。由於父親務農的艱辛,他深知人口老化與缺工是農業衰退最大的問題。洪創辦人清楚,科技不僅能提升效率,更能挖掘出農業的潛在價值。也因此,他毅然辭去在臺北的經理職,向銀行貸款,回到故鄉臺東白手起家。
返鄉創業初期,洪創辦人便面臨了果農對於新科技的疑慮與抗拒。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就連智慧設備補助的業務承辦人員,對這樣的設備都感到格外陌生。這時他才意識到,需要用農民的語言,讓他們理解科技的好處,方能有下一步的行動。此外,不同的果園對智慧設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也因此,持續且積極地與果農保持溝通,便成為洪創辦人的日常。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後,果農逐漸認識也採用了這套自動化系統,並發現能用節省下的更多時間來去精進產品品質,又或是陪伴家人。
洪創辦人的成功案例證明了,科技能為農業帶來多元化的發展,創造新的農業價值,甚至可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最後,他也鼓勵每個人都可以將自身專業結合農業,共同為臺灣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2020-05-14│
2020-05-07│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