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注入夕陽漁村重新升起

2020-11-24

責任編輯:王挺安、黃韋翔

對漁村的老一輩來說,養殖漁業已然是一項夕陽產業,因為少有年輕人願意承繼,而他們也只能埋頭苦幹,做一天算一天。當年聽到了這番話,蔡長材便暗自下定決心,要傳承漁人魂,並為養殖漁業注入活水。如今他正一步一步實現這份理想。

「廣度造就多元,深度豐富想像。」就水產本身而言,蔡長材從既有商品外觀的優化和改良做為起點,同時也開發魚肉香腸和魚肉水餃等創新商品,提高水產的附加價值。此外,為了讓優質水產得以推廣給更多人知道,蔡長材積極參與農民市集,並利用電視及網路等媒體,將漁村生活經驗與大眾分享,不僅讓漁村面貌被看見,更促進了食農教育的發展。

蔡長材積極的將科技導入漁村,以影像的方式取代過去口述的傳承,使老一輩養殖魚業的經驗和知識,能透過影像畫面承遞給更多的年輕人。這些智慧亦結合物聯網、智慧監控、天氣預測等新興技術,讓魚塭的管理能更具效率、省時省力。以上種種皆是為了要擺脫養殖漁業過去辛勞的印象,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並願意投身這個產業。而食安和產銷履歷更是近年來蔡長材關心的重點。透過藥物檢測、真空包裝、冷藏技術,可確保消費者拿到最新鮮、安全的水產。

藉由規劃並實踐漁村全面的六級產業化,對外透過食農教育讓遊客與生產地建立更多連結,進而產生地方依附感。對內則從社區營造、弱勢關懷做起,以提升在地居民的地方認同及自我價值肯定。蔡長材的願景是建立友善地球的漁業,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損耗,讓養殖漁業能夠永遠日不落,達成永續發展。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