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待會要吃什麼?」
「去便利商店看看好了」
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中,經常會聽到的對話。但你有發現嗎?便利商店已不再僅是憑藉「便利」這項優勢來搶客,而是靠關鍵的差異化商品—「鮮食」,來吸引民眾入店消費。
過去人們選擇購買便利商店的食品往往是追求有效、快速地打發一餐。然而,隨著鮮食結構的改革,便利商店開始提供咖啡、手搖飲、甜點,再到沙拉、開胃菜與主食,選項多元且應有盡有。也因此,便利商店遂成為外食族重要的飲食選項。根據調查,有74.4%的受訪者最常去便利商店做的事便是「買鮮食」。
全家食品研究所的黃珮琪所長表示,全家便利商店從十年前開始鮮食結構改革計畫,從原料、製程到包裝,在鮮食的各個面向皆做出重大變革,為的就是鮮食更加美味,使其從平價走向質感,讓消費者的一日三餐、下午茶,乃至宵夜等,都能在便利商店解決。
然而,一個新商品的研發,其背後的流程可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困難且嚴格。從產品開發、試產與品質驗證,再到正式生產與配送,每一款鮮食的誕生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把關。全家食品研究所則扮演著猶如關主的關鍵角色,負責驗證開發概念的可行性,確保產品能符合消費者的口味,並精準管控鮮食從工廠到店鋪的品質與新鮮程度。
鮮食商品的概念發想到產品誕生,皆需經過市場分析、原物料的尋找與挑選,方才能啟動口味的研發與測試。而在這過程中,都須經過多次的開發會議,反覆去修正產品賣相、製程、風味與定價等。黃所長補充,其中最難的部分,莫過於是原物料的尋找,原物料供給的不穩定會影響到產品品質與供貨狀況。也因此,開發團隊在每一次產品研發的提案,甚至是製作過程中,都須謹慎且精準地去評估每項原物料的需求、供給狀況與風險。
隨後,為了讓研發階段設定的生產配方與製程能與實際生產端之狀況達到契合,生產端會透過多次的生產驗證,並透過良品會議之流程,來測試舉凡大量製作下的品質、食品是否達到研究所制定的標準,以及人力成本估算。透過這些流程去評估,該產品是否可被推出與販售。此外,全家也會委託相關驗證單位來檢視生產商品是否符合上市標準。
鮮食生產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從接單到出貨,僅有短短12小時的時間,這對生產流程的精準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也因此,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全家相當嚴格地控管原物料品質和生產環境。
全家更積極與各界品牌聯名,推出獨家商品,為消費者帶來驚喜。這些聯名商品就像是在另一個框架下去開發商品,不但需要保有品牌的核心特色,也需要做出市場差異性,避免消費者認為是掛名或炒作。黃所長直言,聯名無論是對便利商店業者,又或是品牌方來說,都是非常艱困的挑戰。也因此,全家更為重視上述所提的三個關卡,往返於品牌方與工廠,不斷地做溝通與確認,直到萬無一失,才會將產品正式上架販售。
返「便利商店鮮食開發的日常就像是玩電動打怪一樣。」為提供美味且令人安心的商品,每個陳列在全家貨櫃上的商品,都是經由不斷的改良與淬鍊,方能展現在消費者的眼前。
當你下次走進便利商店時,請不要有疑慮,安心地挑選並享受手中的鮮食吧!
2025-01-25│
2022-03-13│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