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蕈菇能吃,還能穿?

2020-11-24

責任編輯:何柏霖、黃韋翔

走在夜市裡,常會看見烤盤上翻滾著白白胖胖的杏鮑菇。燒烤後切片擺盤或裝袋,多汁的外觀讓人垂涎三尺。還有,在冬天煮火鍋時,除了肉類與餃類,金針菇、秀珍菇等菇類也都是臺灣人會購買的基本配料。這些對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菇類,你有想過它們還有什麼樣的用途嗎?

美國生物公司成功研發菌類皮革,不僅能減低碳排放,更重要的是皮革製作能在不傷害動物的情況下製成。消費者無須擔心任何動物受苦,而生產者也能省下大筆飼養動物的費用。此外,更有專家利用菌絲體能附著在物品上的特性,而研發出取代保麗龍和塑膠的新技術,在保護生態環境上貢獻卓著。

位於彰化的蕈集團,也成功將菇類延伸至其他領域。由於早在多年前就看見未來農業人口短缺的問題,因此他們提早將產線自動化,以減少在生產包裝上的人力和時間成本,把更多時間投入到研發技術。

在蕈集團農二代方紹宇場長接手家業後,開始進行科技化改革。運用環境控制的高科技,更有效率地經營自家農業。方場長更打破香菇只能食用的框架,成功將菇類轉化成為保養品並進行量產。上述案例皆讓我們打破菇類只能食用的想像,不論是皮革、家具,甚至是保養品,都拜菇類所賜,發展出全新的面貌。

從小就在菇寮長大的方場長,期許能運用專業,並發揮創意及想像力,帶領著蕈集團開發更多蕈菇產業的道路,躍上更寬廣的舞臺。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