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Talk

做菇這行,有多涼!

2022-03-13

 

無論是常見的香菇、金針菇、杏鮑菇;或是少見的波特貝勒菇、松本茸等,就算有些人沒吃過,也看過或聽過「蕈菇」這個食材。今天就讓萬生科技的黃文賢特助來告訴大家,從事蕈菇產業的人,到底有多「涼」!

咦?你以為這是代表蕈菇這個產業,比較輕鬆嗎?且讓我們看下去,就知道。

二十幾年前,文賢的父親即毅然決然地前往新加坡開發蕈菇的外銷市場,透過與當地人交流,黃父意識到國外消費者對食材的「新鮮度」相當重視。即使蕈菇種得再好、再有特色,如果沒有做好採收、保鮮處理,蕈菇產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連帶著無法做更廣的市場拓展。

當時的臺灣農業,多注重農業生產技術的精進而非保鮮,因此黃父便買下一台冷藏車作為蕈菇的買賣工具。料想不到的是,開到市場去販售蕈菇時,反而被民眾嫌棄,認為從冷藏車拿出來的蕈菇一定就是不新鮮的。但想不到的是,在二十幾年後的現在,民眾開始在意吃的食材是不是新鮮,這種透過冷藏保鮮的蕈菇,反而更受到更多民眾的青睞。

        農產品最大的劣勢就是保鮮期,如何把來自產地的新鮮,送到家家戶戶的手上,就成為業者的挑戰。蕈菇的生長溫度範圍很廣,從5度到20幾度都有,但如果要維持蕈菇的新鮮度的話,就需要2度的冷藏管理,才能維持鮮度。做菇這行即使再「涼」,一年四季還是得待在菇房照顧蕈菇,為的就是要給我們最新鮮的產品。

相關主題